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涂鸦,城市会变吗|DS Talk回顾(上)

Dstalk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2022-11-17
2022年9月27日,在《涂鸦意像:Mr Doodle》同期,设计互联DS TALK NEXT首次举办。活动邀请了涂鸦艺术家及街头文化策划者、当代艺术策展人共同畅聊涂鸦艺术与街头艺术。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回溯涂鸦艺术在大湾区发展的历史——大湾区涂鸦艺术20年;二是探索街头艺术所承载的时代意义——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街头艺术。 街头艺术作为一种相对小众但又面向大众的艺术形式,希望能给予大家一些新的灵感与力量。以下是论坛回顾的第一部分,发稿前经过发言人的审校。



*温馨提示:文章较长,建议加入收藏慢慢观看





Ruiz

视觉设计师/街头涂鸦创作人,现居住和工作于深圳,2005年开始使用喷漆涂鸦创作。广东涂鸦团队TKS CREW成员,中国最大涂鸦艺术团队GB CREW成员。2006年与TKSCREW成员创办中国涂鸦交流论坛GNC,全称graffiti.net.cn,成为当时国内最专业的街头涂鸦交流平台,现更名中国涂鸦交流平台。





从90年代到千禧年,千禧年再到2015年的两个阶段,便是整个大湾区的涂鸦艺术的发展历程。在这一整个发展历程中,我们所知道的最早产生这个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是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涂鸦艺术发展中最早出现的“都市传奇”,便是“九龙皇帝”——曾灶财,他用将近50年的时间,凭借着手中的画笔,在香港街道的墙面或者电箱上“述说”着自己的诉求。同时还有另一个传奇人物——MC仁,亦是最早在香港尝试用“中文”元素进行涂鸦的街头艺术家。往后也有各种不同风格的涂鸦艺术家出现,以及香港早期的涂鸦商店。这些都在不断地影响着整个大陆涂鸦艺术的“工具输入”。当时第一代涂鸦人都使用这种工具去创作,之后才引进了比较好的进口喷漆的工具产品。


“九龙皇帝——曾灶财” ©图片源自网络

香港艺术团体start from zero ©图片源自网络


XEME ©图片源自网络


Redy ©图片源自网络




中国内地最早接触到涂鸦艺术的应该是广州,因为广州在90年代时,是做媒体最好的城市,整体氛围宽松自由。当时的互联网没有那么发达,更多是纸媒传播,那时候的广州能购入很多港台的杂志。届时广州的批发行业也正在迅速发展,批发市场大量欧美外贸尾单,国外进口的塑料制品打口碟,也成为当时很多创作人了解外界街头涂鸦文化信息的渠道之一。
广州也因此成为了整个中国包括整个大湾区最早接触街头涂鸦文化以及Hiphop文化的城市。从90年代末到2015年间,广州涌现非常多优秀的涂鸦文化艺术创作人。
Mig crew——广州最早成立的涂鸦团队,当时主理人是SICE,他们团队中的女writer是中国大陆最早进行涂鸦创作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同时该团队也在那个时期做了国内很多涂鸦领域的“第一次”,比如说:中国第一家线上商店,在引进了德国涂鸦喷漆品牌(Montana Black)的同时,也丰富了当时的创作工具。


“Mig crew”过往作品 ©Ruiz


同期的Fbl crew、Kaps crew也是蛮有创作特点的涂鸦团队。Kaps crew团队早期主阵营在广州,湛江、珠海也有他们的团队。他们当时创作了很多大型的墙面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国内的整个涂鸦圈子来说运用了比较前沿的表现形式。
直到今天他们都一直保有着充盈生命力的创作状态,最下面的那幅作品是以色列的涂鸦艺术家来广州交流的时候与他们联合创作的大型墙面,该作品保留了一年时间。


涂鸦人“Fbl crew”和“Kaps crew”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还有比较有特色的Tyc crew,他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风格都很明显,有擅长写实的,有擅长中文涂鸦的。


“Tyc crew”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从2005年起,我跟另外一个成员组建了一个论坛,那个论坛更多的是在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状态下做出来的。我们会在线上发帖,涂鸦艺术家之间会进行互换手稿等形式的互动交流,也在广州举办了一些线下的涂鸦活动。
在2006年4月15日举办的活动“Just Do It”是广州比较大型的涂鸦活动之一,这在当时算是国内首次邀请国外的涂鸦艺术家莅临现场参与活动。那次活动也邀请到了美国涂鸦界的传奇人物Futura2000(原名Mcgurr Leonard Hilton)首次来到广州,并在活动现场用国产喷漆工具进行了一次即兴创作。


2006年4月15日Just Do It广州涂鸦活力派对现场作品

下图是Futura2000现场的作品©图片源自网络


紫蓝色画面白色字样的图是广州具有浓烈个人风格的涂鸦艺术家的涂鸦,左下角带着防毒面罩的是当时北京的涂鸦艺术家做的人物的绘制,并排的是MIG  crew的代表作品。
Ngc Crew在中国拥有作品数量最庞大的团队,而且他们的作品里面更多是大型作品的创作。


“Ngc crew”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FIREXRD更多是关注于广州本土文化的一些再创作,他们更多是通过模板涂鸦还有海报的形式去“占领街头”。豮豕会unsexpig一支由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组成的涂鸦团队。

“FIREXRD”过往作品呈现 ©图片源自网络


“豮豕会unsexpig”过往作品呈现©图片源自网络



还有当时活跃于街头的卤味crew,他们前期通过“炸街”传达出自己的个人风格。


“卤味crew”过往作品呈现 ©图片源自网络


“666 crew”过往作品呈现 ©图片源自网络


GB crew是中国目前人数最多的一个创意单位,为什么要将他们称之为“创意单位”呢?因为它里面涵盖的艺术形式不只是涂鸦,还涉及到纹身、设计、视觉、party的展示形式;这个团队大概有32人,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支涂鸦团队。


“GB crew”过往作品呈现 ©图片源自网络 




以广州为中心,涂鸦文化逐渐辐射到周边城市,广州以外的优秀涂鸦创作人也开始慢慢出现,其中佛山地区的涂鸦人更多是以佛山形式的创作形象作为他们的灵感来源。


“佛山地区涂鸦艺术”过往作品呈现 ©图片源自网络


还有中山地区的涂鸦人Tks crew,以及比较优秀的Mizi,他们的风格是三维立体和卡通的形象集合。


“中山地区涂鸦人Mizi”过往作品呈现


澳门地区比较出名的是Gantz5 crew,他们风格比较多变,有写实也有三维立体。


“澳门地区涂鸦人Gantz5 crew”过往作品呈现 ©图片源自网络


第一代涂鸦人只能使用工业喷漆,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只有这种工具可以作为墙体喷漆使用。后来深圳开始有一些涂鸦人自己摸索到了相关的渠道,推出了一款涂鸦人创作的涂鸦喷漆。现在,大陆已经能买到全世界的进口喷漆了。还有就是贴纸,贴纸也是另外一种表达诉求的涂鸦创作形式。


“涂鸦工具”图示 ©图片源自网络


“贴纸 ”图示 ©图片源自网络




接下来展示目前在大湾区比较活跃的涂鸦艺术家们。
whyyy做了很多第一次。早期涂鸦创作,从第一代开始更多是模仿国外的一些涂鸦艺术,但是从whyyy开始以后逐渐发生变化,他结合了东方语境的方式创作了“中国祥云”,他这个风格出来以后,短短十年间涌现出很多他的模仿者,whyyy可称之为涂鸦艺术先行者的OG。


“whyyy”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Megic的表现形式灵感来源于潮州的表现形式,风格结合了禅与道的哲学思辨、玄学的能量、汉字的神韵、亭台楼阁的雕梁画栋以及潮州金漆木雕的表现形式,其个人创作特点是将新传统涂鸦艺术运用新兴的街头符号元素考虑在地性与文化特征进行结合并重新演绎,推陈出新的创作方式。


“Megic”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


还有另一位优秀的涂鸦艺术家Woojs,他是一位以中国传统元素来绘制角色形象的涂鸦艺术家。


“Woojs”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Sars主要是通过卡通形式来呈现自己的作品,主要创作元素是蝙蝠。


“Sars”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Bogy的风格更多是结合他当下的生活状态,他喜欢摇滚乐和朋克。


“Bogy”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Chose他其实用的是涂鸦最常见的字体,而且是用丰富的色彩去呈现自己个人的风格,展示他的个人创作状态与态度。


“Chose”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Bong的风格明显会卡通一点。


“Bong”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Pazko在色彩跟形体的结合方面会用得比较熟练与饱满一些,他的创作技巧也是很有自己的个人特点。


“Pazko”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最后要谈及大湾区,保持持续创作生命力的涂鸦艺术家Touch,他的作品画面活泼玲珑,用色丰富,营造充盈的意境,可以在画面中看到他非常享受的创作状态。


“Touch”过往作品 ©图片源自网络





mok_one
涂鸦艺术家,从事涂鸦艺术创作12年,新加坡国际涂鸦队ZNC Crew成员,广东知名涂鸦团队TYC Crew主力队员,中国最大涂鸦艺术团队GB CREW成员。国内首个涂鸦交流网站“Holykrap”的联合创始人兼视频推广人,2010年创立国内第一本中英文涂鸦杂志《Holykrap》。中国最盛大的国际涂鸦交流会Meeting of styles活动策划人之一,广东“难得糊涂”涂鸦交流活动策划人,曾多次与腾讯、Nike、Adidas、AJ等品牌进行跨界涂鸦合作, 致力于推动涂鸦文化发展,将涂鸦街头文化带到不同领域和环境中。




现在,我们回到深圳的涂鸦发展。这是以前洪湖的原生态场景,可以说是一个没人理的地方,这也是深圳涂鸦开始萌芽并发展的地方,大家一起玩起来的地方。


以前的洪湖公园 ©mok_one


在洪湖西门那边,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过去看看。现在已经变成了很漂亮的地方。在零几年我很受NBA、街头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小学的时候就买各种篮球的杂志,会附送一些AND1,他们出了一个“AND Mixtape DVD”的街头纪录片,网飞(Netflix)刚出了一个纪录片也是说街头文化的纪录片,大家可以搜来看看。
我觉得我是受这个影响,因为刚好里面有一篇报道就是说深圳涂鸦,里面有whyyy和Ken的采访,我便接触了涂鸦文化。那时候应该是2001年,那还是用拨号上网很old school的方式去上网的年代,我们以前的交流方式都是在BBS的论坛里面,以前还有一个论坛(月影)里面有说唱、街舞、滑板、涂鸦这几类文化。那时候整个大陆的涂鸦文化刚开始萌芽,随着很多人去接触了解这个东西,现在慢慢变成了更加专业的东西,好像街舞已经进奥运会了。
过了几年又有一个涂鸦网站叫GNC,我们就在BBS里面认识各种涂鸦的朋友,我们一起去涂鸦,就像《少年嘻哈梦》的片断说“我们要去涂鸦圈聚会”。


电影剧照《The Get Down(2016)》

又名《少年嘻哈梦》©图片源自网络


这是我2007年开始玩涂鸦,接触到各种网友,全世界的涂鸦伙伴,不断的交流,创作出更新的东西。很开心遇到他们,也是很神奇。其实涂鸦就像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很平常很消遣,就像唱K一样随意;比如说今天我们有空,一起组织一下去画一画,我们就会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开车或者坐车的时候会看看街上哪个地方适合涂鸦,画完再拍出很漂亮的照片。


mok_one作为涂鸦人的生活照© mok_one


这个就在红桂中学后面的小巷里,这是一个挺神奇的地方,旁边既有绿皮火车还有和谐号会经过,旁观的也有很多在深圳打拼的人,我也把这个照片拍下来。


红桂中学后面的小巷© mok_on


这是一个收废品的家庭,在深圳打拼,这个墙的后面有涂鸦,我坐上他们的摩托车,小孩就哭了。


mok与哭泣的小孩© mok_one


这是在南坪高速下面和沙河西交界的地方,那时候是旱季,湖没有水,我和一个伙伴走路一起去,这是最早的涂鸦团队。这是在旧的鹿丹村的楼那里,我就去刷了我的名字,旁边都是滨河路,每天都可以看到我的名字,可能持续了半年,随着深圳的更新,现在已经拆除了。

mok在鹿丹村留下了他的名字

©mok_one


mok_one作品© mok_one


这就是我一路过来的作品,就像深圳经济一样,从香港开始,不断文化冲击,从罗湖关,到原来罗湖深圳的中心再慢慢往西发展,慢慢向福田、南山,现在我们来到蛇口。
这是我随身携带的贴纸,大家可能会觉得很无聊,但是我觉得是很浪漫的东西,每次去街上贴一下,如果有认识的人的话,就是一个擦肩而过的故事,这些图纸我们涂鸦人每个时期会印不同的东西表达当时的心情贴在街上,像我的wifi也是乱贴,贴在店里面,以为这是他们的店里面密码,老是输入不对,这是一个很好玩的交流。


mok_one随身携带的贴纸© mok_one


这是当时的想法,可能当时挺生气的,就用“莫生气MOK”以及和另外一个朋友组合的贴纸,把我的行李箱贴得满满,托运的时候一出来就看见了,有时候也会撞到一些明星,周杰伦经过的时候我的贴纸就在那里,这是我朋友发给我的。


mok_one的贴纸与明星的“偶遇”© mok_one


说一下深圳不同区域的涂鸦故事,深圳最早没有人管的地方,我们把它画完,在政府默认的情况下就慢慢变成一个合法的涂鸦墙,他们也觉得这个要保留下来,都在河边改造,2010年改造的工程。


改造中的洪湖公园© mok_one


当时他们把地基做好,我们偷偷组织了一帮人去下面搞了一次涂鸦活动,右边的是一个国产喷漆的喷漆店有一个员工会送喷漆下来,一个很经典的东西拿一个绳子把东西吊下来,因为我在桥下,就变得很有趣的记忆,现在这个员工退休了,回家带孙子了。现在这里变成了一个有绿植、涂鸦墙,树荫也很漂亮的深圳两公里涂鸦墙。


2010年洪湖改造工程中,涂鸦人自发的涂鸦活动记录© mok_one


这是华侨城的另外一个涂鸦,这是有点争议性的,是一位英国艺术家SHOK1的作品,有一个“爱心上吊”的感觉,因为寓意不好被周边的人投诉,或者可能看不明白。为了解决投诉问题,作品后期加了一条鱼,“爱心上吊”的钩就变成鱼钩,这是二次创作,可能之前是在国内的寓意不太好。


英国街头涂鸦艺术家SHOK1在深圳OCT的涂鸦作品,

后因争议过大改成为“鱼钩” © mok_one


宜家家居大家都有去逛,停车场旁边有一个很大的墙,这是我发现的,当时我带了很多人去画满了,慢慢就变成一个涂鸦Party的聚会。虽然你画一个点它都会把你盖掉,但是下面藏了很多的涂鸦,有空大家可以去找一找。


深圳宜家停车场附近的干净桥洞,曾是一个涂鸦蹦迪“英语角”

如今被覆盖的墙皮下面隐藏了很多的涂鸦人的故事© mok_one



这是全中国举办的第一个亚洲涂鸦比赛,有很多国家地区过来参加,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尼、新加坡、泰国等等,应该是全亚洲第一个最大型的涂鸦比赛。在宝安F518,当时中国的代表是Kaps  crew应该当时是拿了第三。第一幅是第一名是来自中国台湾的。



宝安F518战墙全亚洲涂鸦大赛©️mok_one


这是2008年“深圳种子活动”,应该是最早的一个我们自己组织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能延伸到不同城市之间去做,都是非商业性的涂鸦活动,慢慢的传承了很多风格,不断的交流、衍生为现在的涂鸦商店活动的最早活动项目。我们团队也引进了德国的Meeting of styles的活动,有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2008年“深圳种子活动” ©️mok_one


中国站MEETING OF STYLES活动LOGO


在深圳的我们也会在没有商业的支持下,去做一个季度的涂鸦交流活动,不会画画也可以过来一起参与我们的活动,不定期的开展。第二届的活动(2013深圳站Meeting Of Styles)在深圳福田口岸举办,当时是结合街舞、涂鸦、说唱的活动。在深圳赢了冠军后,我们就去中国台湾参加第二届的亚洲总决赛。这里面有whyyy,也有其他当下活跃的艺术家。当时的主题是画未来和古代的关系,有一些创作者画了很多的飞碟、金字塔等远古的文化。


每个季度在深圳不同地方举行的「难得糊涂」涂鸦交流聚会©mok_on




主持人:感谢mok_one的分享,接下来要cue一下whyyy老师,刚刚也多次提到你,在深圳这么久的创作历程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想要分享的呢?


whyyy:

我从2001年开始在深圳做街头艺术,当时深圳的整个艺术氛围是受到中国香港的影响,然后每个区的艺术氛围还是蛮好的。


主持人:我也想问一下雷童老师,你感觉当时的深圳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吗?


雷童:

最早我来深圳是2007年,起初是比较喜欢广州,渐渐的也被深圳吸引。我和他们(涂鸦艺术家)也是认识得有十几年了,十几年前认识的,当时最开始的状态包括刚刚分享很多早期的活动,大家多半是以一个兴趣选择的方式去做这个事情。然而做到今天的我们也都长大了,那时候还是比较年轻的状态,但我们现在会更把它当做一个工作做这个事情,它的内容会不一样,也会因为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包括整个城市的变化,或是城中村要拆迁的废弃墙体、楼体也都是在慢慢的减少,不像原来那么多。甚至创作的工具,以前我们创作工具非常差,喷漆(工具)是非常不好用的,好在现今全世界的喷漆工具基本上都可以自己去购买并使用。以及对商业的关注,包括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各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对涂鸦艺术的关注度都提高了,我们当年在玩的时候不会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在这么完整的展厅里面呈现这个东西(涂鸦艺术),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在要求我们去工作或者再继续创作文化形式的不同。


主持人:楚楚刚刚听完这些讨论有什么问题或想法想跟各位涂鸦艺术家沟通的吗?


卓楚楚:

我刚刚看到很多场(涂鸦艺术作品)还是蛮熟悉的,其实最早的时候我觉得深圳的涂鸦艺术家不是叫“艺术家”是叫“隔壁家的坏小孩”,家长都会说你不要跟隔壁家的坏哥哥学习,他是在到处乱画。但其实深圳一直也在变化,当时90年代的时候你要买到一个很好的颜料回来真的很难,只能去香港才能买到,甚至还会用到带毒性很大的喷漆。有时候会因为要做一些不一样的创作,就会导致他们(涂鸦艺术家)去研究什么样的材质才合适,才能在有效的时间达到所需要的涂鸦效果。


深圳最早的涂鸦人我觉得他们很难,但这批人奠定了深圳涂鸦艺术的基础,但那时候别说在其他城市了,喷漆这样的物料真的很贵,为了坚持一个梦想,为了表达我们想要的观点、创意,他可以去为作品努力和奋斗。相比现在我觉得玩涂鸦的小朋友方便很多,因为很多前辈做了大量的铺垫,包括刚刚老师讲到的桥洞我也去过,还有世界上很多大家看起来觉得好像很潮的地方,我觉得那也是所有的艺术家表达自我的场所。我想问一下你们(在场的各位涂鸦艺术家们),是怎么坚持做这么多年的?


whyyy:

我觉得街头艺术给我带来的是比较另类的创作手法,它的载体是在城市、在街头,并且它还可以延伸到各种不同的载体上面、物件上面,去尽可能的表达你想表达的理念、情绪、各种美好的事物,等一下我会介绍这些东西,但是不同于做平面设计,它不限制于工具,我是觉得涂鸦艺术的创作属于比较有趣的表达手法。


mok_one:

我觉得现在有各种喷漆,就像不同的调料一样,可以做出更好的菜、更好的食物出来。通过你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炒”,这个“菜”就可以变成你的“拿手小菜”。


Ruiz: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年轻艺术家蛮幸福的,因为像我们这种早期的艺术家需要去寻找比较好的颜料这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我觉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个人风格,而且我觉得这种东西坚持下去就是自己的风格表现。


主持人:我有一个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一直想问,就像刚刚提到在路上看到一个地方可以进行创作,就像滑板一样有时候看到一个台阶就觉得我可以做出非常好的滑板动作。你们看到这个墙以后你们心里的变化和创意是怎么涌现出来的?怎么样开始你的创作过程,整个思维是怎么呈现的?这个过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Ruiz:

从最早的状态开始,初期都会通宵游走在整个城市之中,试图找到能展示涂鸦的“最佳墙面”。我记得当时在深圳跟mok就曾找到在主干道上面的一个桥洞,那里可以把我们的涂鸦第一时间展示出来,用一个晚上完成创作,在第二天再去拍照,这种状态是蛮享受的,特别是当你能在主干道上看到自己的涂鸦的时候。


mok_one:

现在的状态,我觉得我会先告诉涂鸦圈内的人说这里有一个好的地方,然后我们可能会找一两个人去试一下这块墙,画一下,看看有没有城管、街道办“骚扰”我们,会试探性的搞一搞这个墙,如果没有人来制止我们的话,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聚集,就会慢慢地蔓延。虽然现在城市要创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看着又不开心,可能会阻止我们画墙。但我们画的画也会增加一点就业率,和城市清洁工也会有一层很微妙的关系。


主持人:你们去“炸街”的时候,你们会画自己的名字吗?还是说有一些特定的符号?会根据那个场域进行创作吗?


mok_one:

(我们)多数会画一些大的东西,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最好的效果。


特别观众-猫丫



特别观众-猫丫

我跟whyyy他们虽然认识很多年,但我们的角色是完全不一样的。街头艺术对我的印象来讲是2006年我到印尼的日惹,我没有想到在那么保守的穆斯林城市里面竟然有大量的涂鸦,那时候我正在做城市文化的传播,我就在想深圳实际上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地方,也有很多的艺术新生力量的地方,为什么不把这种街头艺术优化了以后再引到深圳来


回到深圳以后我一直在做的、在推动的一件事情就是 —— 怎么样让涂鸦艺术能够从“炸街”,一个大家在“逃”的状态,转变成能够有更多的资源给到各位涂鸦艺术家,让大家有更多的“墙面”、有更多的机会来画画。2012年的时候我们就在深圳大鹏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当时我们争取到一面墙,是较场尾最长的一面墙,一个放工具的仓库。本来这里是要拆的,但是我说能不能把这个房子留下来,我们请艺术家过来做创作。当时这面墙,我们请了四位艺术家,有意大利的艺术家、whyyy、萨尔瓦多的艺术家,联合创作了将近200米的墙,那一次的涂鸦也“存在”了三年多,等于本来要拆的建筑因为涂鸦的存在,它多“存活”了三年。虽然后来也是被拆掉,道作为涂鸦艺术的本身,这就是艺术生命的一个阶段。


第二年我们拿了六栋楼出来,也是通过政府去说服不同的民宿主人,我们免费给你画,政府出钱请艺术家画。那六栋楼我们没有给艺术家任何的规定,也没有限制,我只有一个主题叫做“转角遇见”,可以用任何的手法去诠释,去做这个创作,当时也是有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的多元艺术家过来,也有本地的艺术家过来。

再过了一年我们就在深圳尝试用新的材料做了一个荧光涂鸦的通道,荧光跑28米的荧光通道。


mok_one:

这是一个和涂鸦结合的很好活动。


特别观众-猫丫:

应该是最早用荧光涂鸦的尝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东西、不同的环境里面做不同的尝试。再过一年我们甚至把涂鸦和公益结合起来,我记得你们去画账篷,因为当时没有墙了,你们画了30多顶账篷,那个账篷在沙滩上面,最后那个账篷给到一个美人鱼的公益组织,虽然不是最原生态去街道上炸街,或许你们的满足感没有那么强,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大家都共同的推进和尝试。现在我们还在争取一个项目,那是一个菜市场和两个巨大电梯塔。但我们最终的梦想还是回到印尼日惹城市,他们有一段高速公路的天桥,每年都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涂鸦作品和涂鸦艺术家的创作,你只要能够入选,那个天桥的那一年就归你,你可以去画大型的涂鸦。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样的模式带回深圳,看在深圳能不能做到,不过我们不是允许你到处去画,但还是有一些大型的墙面可以给艺术家做一些新的每年的创意,真是看着他们一年一年坚持。今天是也从市区赶过来参加这个谈话活动。


mok_one:

涉及到商业上的建筑的话题,可能原来这个墙是白色,你们每天走过的话不觉得会怎么样,但如果画了一些像“炸街”、或是其他奇奇怪怪的东西,越画越多他们也会注意到。或是用他们的想法说,我可不可以用更好的画面去覆盖?这个关系似乎又变成了一个很微妙的东西,便产生了你刚刚说的想法。我们“炸街”这个东西可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后面可能画的越来越多,就变得更整体性更协调,也可以说具有一个主题或者尝试去找一个平衡,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关系。




 


 涂鸦主题电影推荐🎬

《脸庞,村庄Visages, villages》,2017《少年嘻哈梦The Get Down》,2016《画廊外的天赋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2010《凯斯·哈林的世界The Universe of Keith Haring》, 2008《潮流之战Style Wars》,1983《伴我闯天涯WildStyle》,1983










策划:张睿

编辑:张睿、张志涛

*除文中特殊标记版权外,其余图片均来自设计互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